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下发的《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“六稳”“六保”的意见》中明确要求,各级检察机关要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司法保障。近年来,宿城区检察院不断深化司法救助工作改革,主动将司法救助工作融入精准扶贫工作大局,精准做好因案致贫、因案返贫、因案增贫的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,多措并举构建多元化救助格局,全力服务保障“六稳”“六保”。
打造内部协作“一条线”
成立以检察长为组长的司法救助工作领导小组,对司法救助工作实行统一领导、协调配合。完善以控申为主,刑检、民行等多部门配合的内部协作机制,将救助关口前移,通过统一业务应用系统,对有可能符合救助条件的案件,及时提醒业务部门在审查案件时注意把握救助信息,告知被害人及其亲属办理申请手续;业务部门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需要救助的案件线索,主动与五部联系,建立双向协作的信息通报、工作衔接等制度。符合救助条件的案件,及时启动救助机制,通过“一站式”办理,使救助工作踏上“快车道”。
织密外部配合“一张网”
积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,建立联动机制,有机整合各方救助资源,与区教育局、总工会、人社局等部门协作,全面构建“经济救助、法律援助、心理辅助、就业帮助、创业资助、社会扶助”六位一体多元化司法救助模式,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医疗、卫生、民政、扶贫办、慈善总会等部门的沟通协作,集中开展医疗救助、技能培训、岗位介绍、城乡低保、慈善帮扶,构筑多渠道救助体系,为被救助人提供有效、长效的多元化救助。
拧紧输血造血“一股绳”
主动将救助工作融入精准脱贫工作大局,突破传统救助理念限制,坚持“输血”“造血”并举。如该院在对一起交通肇事案受害人进行救助的过程中,发现其丈夫在事故中丧失自理能力,全家仅靠其子张某打零工维系生活,年幼的孙女张某丽也面临失学的可能,该院遂及时与区教育局联系将张某丽纳入全区特困学生救助范围,为其减免学杂费并发放补助,同时积极与区人社局共同启动“春雨行动”救助机制,对张某进行电焊技能培训,协调其到工厂工作,彻底解决其后顾之忧,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。
创新安抚救助“一盘棋”
针对部分刑事被害人遭受刑事犯罪侵害后,可能产生严重心理阴影的情况,该院借助多名干警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的优势,注重对刑事被害人进行心理疏导,帮助他们修复心理创伤。如该院在办理一起15岁女孩遭猥亵案中,了解到期父母已经离异,父亲照顾生活当常年在外打工,无人照料,心理留下严重阴影。该院联合区教育局、民政局等部门协调入学和监护事宜,并安排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检察干警对被害人进行多次心理评估,从认知、情绪和人格上进行心理危机干预,帮助其走出阴影、重获自信。
接受内外监督“一片心”
为确保救助工作的公平公正,该院积极推行全方位的监督机制,救助申请流程、救助金发放等全程公开,并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对救助工作进行监督。同时,主动将开物品展救助情况向市院控申部门备案,接受上级院对救助审查、报批和发放情况的监督。该院还定期将救助资金发放、使用等情况在内网公示,接收全院干警的监督,努力构建阳光办案、廉洁救助的工作氛围。
下一步宿城区检察院将充分认识服务保障“六稳”“六保”重要意义,积极履行检察职能,加速创新服务社会综合治理,加快推进、有效落实各项重点工作任务,坚决扛起助力恢复生产生活秩序、推动经济发展、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,为实现宿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