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新闻
放大镜
小城话检·周一“见” |申欣:燃青春之光 绽检察风采
2021-09-14 09:13:00  来源:宿城检察网

 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深情寄语,呼吁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,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、骨气、底气,不负时代,不负韶华,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。中国青年在天安门广场下许下“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”的青春誓言,令人无比振奋!

  时光回到1921年的夏天,中国青年登上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,那一年,他们平均年龄28岁。他们对着《共产党宣言》举起右拳,“为了中华民富国强,为了民族再造复兴,我愿意奋斗终生......”在那艘红船上,拨开了数百年笼罩于千万人志士心头的迷雾,亮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旗帜,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。从此以后,一代又一代青年,像星火一样燎原;从此以后,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皈依,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,那就是中国共产党。

  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《觉醒年代》里的一段影视画面,上一秒两个年轻人面朝阳光,怀揣着复兴中国的理想,大步流星踏上赴法的邮轮,下一秒他们便深陷囹圄,两个伤痕累累的青年人带着脚铐走进刑场,脚踩在血泊里,溅起血花,他们慢慢地回头,满是血迹的脸上绽放出最美的微笑,在阴森的刑场上,他们的眼神依旧从容坚定。两个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生命的热血青年就是陈延年和陈乔年,那时的他们一个29岁,一个仅26岁。

  回望来时路,在那样一个积贫积弱、备受欺凌的中国,无论是在白色恐怖笼罩下,还是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,他们不畏强敌、不惧风险,怀“苟利国家生死以”的理想信念从未动摇。为了救国,他们何惧“抛头颅,洒热血”,陈延年面对刽子手高喊“只有站着死,绝不跪下”,陈乔年服刑前和同志告别“人生固有一死,血不会白流!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”;徐特立自豪地说“救亡曾断指,入党在危时”;夏明汉坚定地说“砍头不要紧,只要主义真”。有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时,以钢铁般一直严守党的秘密的江姐;有年仅15岁就从容就义顽强抗争的刘胡兰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—中国青年。在战火中一次次地冲锋,是他们一代人的青春,他们的青春为国燃烧,鲜血为国而流。他们是中国有理想有信念有勇气有担当的引路者,他们是不畏流血牺牲的英雄,他们都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年代表。

  如果年华可以倒流,你将如何书写你的青春?一百年后,年华正好,你又将去何处挥洒你的热血?

  我们这一代人,恰逢和平年代,安定社会,正是中国高速发展,日益强大的时代,无疑是最幸福的,站在革命先辈们用血泪栽好的树下,远离了腥风血雨,沐浴着和谐春风。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,虽然家里不富裕,但从小也没有吃过什么苦,最充实最有意义的时期就是工作后的日子,回想起10年前刚参加工作的场景,我深刻感受到,成为一名肩负公平正义使命的检察官是我最大的光荣与骄傲,虽然我们不能做出革命先辈们那样的丰功伟绩,但他们的精神和气节我们要继承,坚守“革命理想大于天”的信仰,将对党忠诚铭刻于心、践之于行,勇于在大是大非、矛盾冲突面前迎难而上,敢于在危机面前、歪风邪气面前挺身而出,以实际行动展现青年人的正铮铮铁骨!作为一名检察人,应坚守公平正义的初心,勇于担当,向人民群众传递司法理念,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。在我的职业生涯中,有扫黑除恶的大要案,但更多地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“小案”,“小案”不能“小办”,定罪判刑很容易,却是司法的最低水准,是不带任何感情和温度的司法流水线。这从来不是我们的目的。一个案件关涉到一个家庭,一个人的人生,让犯罪的人真正悔悟,重新站在人生的起点上,做一名知法守法的良善公民才是我们的初心;让受损的社会关系得到恢复才是我们的初心;让我们的企业复工复产,才是我们的初心;让每一个遭受侵害的孩子露出向日葵般的微笑才是我们的初心。

  2018年1月,全国扫黑除恶斗争拉开帷幕,我办理了徐某某等23人涉黑案,那是我第一次办理黑恶犯罪案件,刚提前介入时,是4个人组成的专案组,等到起诉时,专案组就剩下了我一个人,案件人数多,案情复杂,犯罪事实有100多起,嫌疑人对抗情绪激烈,指控难度大。当时领导问我有没有困难?我向领导保证:“请领导放心,即便是剩我一个人,我也会把案件办好,不出一点差错。”说到就要做到,,从那以后,会议室就是我的家,我制定了周计划、日计划,甚至是时计划,白加黑,5+2都不算什么,白天审阅卷宗,提审嫌疑人,晚上写工作日志、计划完成情况、摘录材料、研究案件存在的问题和补正方向,10米长的会议室桌子上,除了办案用的电脑就是摞成小山一样的卷宗材料。因为是第一次,所以我要更努力,保证案件不出丝毫差错,我研究学习了所有有关涉黑的法律法规、司法解释、指导性案例,和同事一起学习探讨,保证起诉标准统一。每天脑海中都要将案件过一遍,保证我要起诉的100多起犯罪事实证据链条都是闭合的。那时我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,早上六点,她还没醒我已经去了单位,晚上10点我回到家,她已经睡了。每次孩子问我:“妈妈,扫黑除恶什么时候结束?你什么时候能辅导我一次作业?什么时候能陪我一会儿?”。我每次都回答她:快了,快了,马上。

  在45天的时间里,我一共审查了280册卷宗,撰写了100余万字的审查报告,6万余字的起诉书,再审抗诉3件5人,抗诉成功率100%。对嫌疑人做了三轮认罪认罚教育,最终23名被告人认罪认罚,最终也认罪服判。这个案件也是江苏省唯一一件涉黑人员全部认罪服判的案件,入选了江苏省检察机关典型案例。从提前介入到案件判决,历经近一年的时间,虽然累,但从来没有觉得苦,因为这并只是在办理一个案件,这是在践行我的初心和使命,在实现我当初戴上检徽时许下的诺言,是我的责任和担当,不但做还要把她做好。虽然失去了和父母家人团聚的时光,但从办案中我成长为了一名有成长、有担当的检察官,青春就应该在奋斗和担当中绽放绚丽之花,这与那些为了我们的新中国牺牲奉献的革命先烈们,又算得了什么?

  时代在变、环境在变,中国青年的义无反顾、满腔热血却始终未变;跟党走的生命主题始终未变;永奋斗的主旋律始终未变。江城疫起,七州蒙尘,90后、00后的逆行的青年医护者用“不计报酬,不畏生死”的铮铮之声,以“召必回,回必战,战必胜”的拳拳之行筑起生命的屏障,击溃疫情的惶惶。有舍小家为大家、践行“不获全胜、决不收兵”诺言的扶贫干部。有外敌来犯、寸步不让,只为守护身后人民的边防战士。有穿上战斗服,“就做好了以命换命”的消防战士,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代人的青春担当,他们成为了人民的依靠、民族的脊梁。

  作为一名青年检察官,我们应该以史为鉴,不忘先辈精神,让初心薪火相传,在具体办案中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好,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,感受到司法温情,实现案结、事了、人和、心安。我们亦应该树鸿鹄之志,做仰望星空的追梦人。我是一名青年检察官,我愿以初心、使命、担当,以我们的青春,争做检察事业道路上的燃灯者,请党放心,检察有我!

  最后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送给我们的青年检察官: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,只是向上走,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。能做事的做事,能发声的发声。有一分热,发一分光。就令萤火一般,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,不必等候炬火。

  申 欣

  37岁

  现任第一检察部副主任

  从检11年以来先后荣获江苏省检察机关”扫黑除恶个人嘉奖”、宿迁市委政法委“扫黑除恶先进个人”、“优秀政法干警”、宿迁市检察机关“最佳公诉人”、宿城区“十大杰出青年”等多项荣誉称号。

  编辑:刘施洋